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

原始社會中思維和語言發展之關聯


原始人類與文明人類語言的差異,在於原始人類語言較為粗糙,但原始人類語言的詞彙量卻相當豐富。李維與亞彥希指出,原始人類語言的特性與他們優良的記憶息息相關。他們的語言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意指,其語言描述事物時將具體細節運用大量詞彙表達出來。 

缺乏有指稱性的概念詞彙,但卻擁有大量特定名詞來精確分別不同物體的各種特徵,是原始人類語言的一大特性。例如在塔斯馬尼亞語言裡,沒有詞彙指稱熱的、冷的、硬的、軟的、長的、短的、圓的、方的……等等。假設要說「硬的」,就要說「像個石頭」,假設要說「圓的」,就要說「像顆球」,有時還需要配合姿體動作來輔助說明。

原始人類的語言配合著他們的記憶與思維,就好像拍下一張照片同樣精確,靠著記憶複製出所有經驗。原始人類利用記憶,取代抽象與習慣的方式來表達。巴他庫德族人指稱「島嶼」這個詞彙時,必須用「土地、水、中央、站著」此四字來表達。這樣的語言能詳細精確描述,但也增加思維的負擔。

在某些程度上,原始人類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只能直接反映實際狀況,語言無法獲得獨立自主的功能。例如原始人類會拒絕翻譯「一位白人殺死六隻熊」這個句子,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,一位白人不可能殺死六隻熊。此語言句有圖像特性,眼見為憑是相當中要的,事先看見或是相信才能描繪想說的事物。

原始人類語言的第二語言特徵為「符號」與「姿態」語言,不過這個語言運用在不同場合語文字語言不同的組合上。原始人類的手部功能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存在了,李維指出:「文明的進展與手部對於心智,心智對於雙手兩者交互影響息息相關。為了研究原始人類的心智生活,必須再次探討雙手的動作,在此動作中語言與思維並未分離。原始人類無雙手則不能說話,無雙手亦無法思考。」在此階段,姿勢動作與語言的關係密不可分,姿勢複製了動作,精確描述物體與動作。例如想要表達「水」這個詞彙,原始人類會用手捧著水喝。

詞彙非當為個別物體的概稱,而是某種物體的集合,或是類別的連結符號。原始人類不是用概念來進行他們的思維模式,而是以集合的方式來思考。例如說「人類」雖然屬於在「人類」的集合裡面,但這不表示人類不屬於「鸚鵡」這個詞彙裡面。人類這個詞彙在原始人類語言裡面可能同時純在於「人類」集合,也屬於「鸚鵡」集合。原始人類思維的躍進,在於一開始的語言被當作專有名詞使用,然後漸漸將詞彙成為集合符號,最後詞彙成為蓋年運作的工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